湖北古代被称为荆楚,今简称鄂,这个名字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的古鄂国,而“鄂”字贯穿湖北的发展历史,赋予了其独特的生命力。1854年,清朝咸丰帝的圣旨正式记录了鄂省的称谓,自此之后湖北便名正言顺地被简称为“鄂”,彻底结束了历史上“鄂楚”之争的争议。
湖北地理位置优越,东临长江,通往吴越,西进四川与重庆相接,沿汉水北上抵达豫陕,南至洞庭湖再延展至湘桂,因而有了“九省通衢”的美誉。今天我们有幸通过珍藏的古老地图,深入探讨“惟楚有才,于斯为盛”的湖北地域文化与历史。
在1262年,元朝设立了湖广行省,涵盖的区域广阔,几乎与现今的湖北、湖南、两广、贵州、海南,以及重庆东南部分重叠。至明朝时,湖广行省的名称更改为湖广布政使司,覆盖的范围几乎与当今的湖南和湖北相同,历史的延续清晰而深远。
展开剩余59%到了1664年,也就是清朝康熙三年,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开始分治,左布政使司设置在武昌,右布政使司则驻于长沙。这被视作湖广两地分治的开端,但这个过程十分缓慢,湖广这一称呼直到清朝末期才逐渐被湖北省和湖南省所替代。
进入1914年6月,湖北的行政区划出现了一系列变动,鄂东道被更名为江汉道,鄂北道更名为襄阳道,而鄂西道则变成荆南道。这些辖区大致对应如今的湖北省各地,例如武汉、黄石、鄂州、黄冈、随州、孝感、咸宁、仙桃等地。同时,鄂北道的辖区大致涵盖襄阳、十堰、荆门、潜江、天门和荆州以北的地区,而鄂西道则包括神农架南部、宜昌、恩施及荆州以南的区域。
作为一名热爱地理及历史的人,笔者收藏了多幅珍贵的老地图,若您对此感兴趣,欢迎您前来欣赏更多精彩的内容。湖北的朋友们也许会想知道,105年前你的故乡在地图上是怎样的呢?您认为这幅地图的准确性如何?期待与您交流和探讨!
发布于:天津市无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